自来水里有避孕药
你在喝水么?不,你在喝自来水里的避孕药。近日,有环保专家在其微博称,雌激素干扰中国水源污染的问题日益严峻,这将导致野生动物不育或降低再生能力。且一般水处理技术去不掉,人体积累,后果难料……
有网友担心因此“不孕不育”,也有人笑谈自来水将为中国的计划生育作出卓越的贡献。对此,专家表示,自来水里的避孕药也就是雌激素含量微乎其微,可忽略不计;目前还无任何研究证明,水中雌激素进入人体后会对健康产生负面效应。
自来水里的避孕药的确存在
早在2010年,国际上一家环保组织就曾发布报告称,在对取自重庆、武汉、南京、马鞍山4个城市的鲤鱼和鲶鱼做检测时,均测出被称为“环境激素”的壬基酚和辛基酚,而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。当时相关环境专家就纷纷回应,部分野生鱼确实存在激素情况,但激素含量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。
今年2月份中国《环境科学学报》(英文核心期刊)也刊发《对于雌激素干扰中国水源污染问题的评估》的文章。文章提到,调查了中国六个主要水系的23个水源样本,所有提取的样本都包括重要的环境雌激素。文章还比较了中国和德国、希腊、葡萄牙、美国、澳大利亚和韩国的水环境,发现中国六大水系中所含的主要雌激素都比其他国家要高。
由此可见,水源含有雌激素干扰物的说法由来已久,不过对此并无定论。尽管中国对于饮用水源地的检查项目多达109项,但雌激素监测并不在内。但工作人员也称,水环境雌激素情况较复杂,目前国家也没有统一的标准,并不能作为官方评价水环境的指标。
自来水里的避孕药是否有害
据中国环境专家介绍,“自来水中的避孕药”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,专业说法应该称作“环境雌激素”,统称为内分泌干扰素。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实验证明,生活在这些“环境雌激素”中的鱼类调节机制紊乱,并扰乱生育、生殖系统。这些鱼类如果长期生活在雌激素环境下,会导致“雌性化”。比如性别比率的改变,鱼类和水中的其他野生生物生育能力和受精率都降低等。
但到目前为止,环境雌激素对于人体健康效应有多大影响还没有定论。“环境激素”是否对人有伤害,要看含量有多少。至于有网友笑称的“喝水就会导致不孕不育”,目前医学界也在考虑环境因素可能会导致不孕不育的风险,但没有证据证明环境中的雌激素会导致不孕不育。事实上,避孕药中主要避孕的成分为乙炔雌二醇,每颗药的含量在20-30微克,而且需要每天服用才能达到避孕的效果。而水中的雌激素含量低到可以忽略不计,根本不会达到避孕的效果。
既然自来水里的避孕药的确存在且危害难以预料,那么如何消除呢?众所周知,目前我国的水处理主要是针对氮、磷等有机物污染物。专家表示,一般情况,将水烧开能够将一些挥发性有机物给降解掉,但对于雌激素而言,就像盐溶解在水中,水烧开了之后并不能消除。
中医食疗学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中医食疗养生知识、健康饮食疗法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相关内容仅供参考,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。